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海角七號---是我看過的國片中最好的


  和很多人一樣,在海角七號上映前,對國片並沒有抱著太大希望,因為國片一直以來都是很沈悶的,鏡頭不會有太大變化,或者劇情很偏愛某一個主題... 甚至到上映後,許多看過的人都說讚的時候,我也還保持著觀望的態度,而是一直到了看過該片後,才真的能體會到大家所說的讚,難怪該片的票房成績會那麼好~
  劇情我就不多說了,看過的人都知道該片在講什麼,我想談的是片中所談的看不到的地方。
  其一,地方發展方面,要不是該片的背景放在南台灣,尤其是屏東及墾丁,該地區的發展,例如觀光產業的發展就不會變得那麼好,這是正面的,但也有負面的,譬如說墾丁在我心目中是很漂亮的、自然的,但是現在就變得太商業化了;但是就大屏東而言,其正面意義比較大。
  其二,人對於懷舊的本能,那位日本老師自離開台灣後,一定是很想念他的情人,有這種離開情人過一生的經歷的人,也一定能同情及同感深受片中的那個日本老師,以及那位丫媽~那是一輩子都很難忘懷的情!如果我是那位日本老師,那位丫媽年輕時真的像梁文音那麼可愛,可是卻也只能放在心裡,我也一定是很難過的;我也有相同的秘密,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看該片的時候,心中有莫名的感動,尤其是將那些信送達到那位丫媽手上的時候... 海角七號,還好那位老師還保留有當年的地址,也還好雖然地址換了,但是那位丫媽還是住在那裡,可是不見得每個人過去的情人現在還住在以前的地方。
  其三,離鄉背井生活真的很辛苦;片中的那個日本女孩,我也曾認識一些這種從日本或其它地方來到台灣討生活的人,不論是男是女,沒有家人的陪伴及鼓勵,生活在異鄉真的很苦,難怪在一觸即發的情感上,很快的就愛上了阿嘉;我,也曾經一個人來台灣讀大學,在這裡成家之前,還真的很孤單。難怪,我能那麼地入戲...同情片中的角色。
  其四,是該片所帶來的效應;表示一個感動人心的劇情深深地烙印在心底後,也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心想自己有什麼是想做而還沒去做的,免得以後終身遺憾,什麼人是我們值得去珍惜,值得常常去探望。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Movie的電影介紹
Pixnet的電影相關
電影預告

  雖然自己很喜歡看電影, 但是由於自己現在的身份是1歲多兒子的爸爸, 週末假日又是在教會裡活躍的快樂服事人, 所以沒有太多時間去戲院看電影, 除非和老婆一起撥出時間... 所以, 我等DVD出來等了很久, 終於在上週末看到了此片.
  片中男主角的工作是納棺師 (我們是叫入殮師), 那是葬儀社的眾多角色中與往生者及家屬之間交際較多的角色之一, 也算是重要的角色. 在片中提及了很多的例子, 表示很多家屬都對納棺師所做的付出感到感激. 也因為男主角在片中所詮釋的角色, 對於工作認真態度, 更是讓家屬感到欣慰, 尤其是澡堂的嬸嬸過世後 (這裡也是我哭得最慘的地方), 將嬸嬸平常愛戴的圍巾套上的一個小動作, 完全打動了他的朋友及其它人, 尤其男主角的妻子. 原來, 納棺師的工作精神, 就是要讓往生者的最後一面, 美麗地遺留在每位家屬的心目中.
  我自己也曾失去過親人, 我姊過世時我還很小, 我不太記得入殮的過程, 不過去年我爸過世時, 還記得入殮的動作, 是以教會的方式, 大家一起唱詩歌及祝福, 並沒有像片中那樣的儀式. 然而, 我作為一個兒子, 葬儀社的人很隨便地將往生者"抬起來","放進"棺材的對待方式, 我也不能接受, 更何況片中的男主角自己是一個被人稱讚的納棺師, 怎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對自己的父親如此隨便?!
  這種行業的人, 我不清楚在傳統的台灣是如何看待, 至少在日本或韓國, 以及在我認知內的很多人都會認為不是很正當的工作, 甚至於像片中男主角的妻子一樣, 也會以"髒"來形容; 試想一下, 若自己要去作這種工作會如何想? 也會反彈吧, 因為... 要碰死人耶!! 雖然, 我也看過很多集的CSI, 但是還是不能很自在地和死人在一起丫.可是這部片會傳達一個訊息說, 其實這個工作也是值得尊重地! 我想, 這部片另外還要傳達的, 就是這種認真工作的態度, 如此, 就算是再差的工作, 也能獲得大家的肯定!